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
玉礼制丰富完备。
(资料图)
西辽河流域玉文化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它的发展意义几何?
5月26日,
由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
联合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云讲堂”,
推出直播讲座:
从兴隆洼到红山——
西辽河流域玉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及玉礼制内涵探析
▲兴隆洼玉玦——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真玉器
图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兴隆洼文化玉器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真玉,将我国雕琢和使用真玉的年代推进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为红山文化玉器找到了直接源头,也奠定了西辽河流域在中国玉文化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
1981年至今,以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群的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玉器为标志,红山文化玉器群被科学确认,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第一个繁荣期的代表。尤其是距今53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以玉随葬,形成了较完备的玉礼制形态,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山文化玉猪龙
图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
图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祥,现兼任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史前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研究、北方草原青铜器研究、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等。主要代表作有:《东北文物考古论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玉器起源探索》《红山文化研究》等。发表考古简报、论文80余篇。
▲主讲人刘国祥
讲座时间:
5月26日15时—17时,
讲座地点:
太原文庙里仁学堂
届时,
您可以通过以下平台观看:
新浪微博@考古汇
新浪微博@山西晚报
文博山西视频号
图|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考古汇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