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正文

即时焦点:健全产业全链 激发城乡经济活力——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综合改革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一线观察

2023-07-04 13:57:09 来源:天眼新闻

端午刚过,在黔南州贵定县金南街道贵定供销农产品展示中心内,梯田米、菜籽油、清凉饮料、刺梨红茶、菌菇系列、辣椒系列等各类本县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贵定县供销社农特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赖艳红忙着统计节日期间销往省外的订单产品,“端午期间,我们借助东西部协作专线供应了粽子、咸鸭蛋、菜籽油、益肝草、菌菇等定制农特产品16种,销量达28万余元,主打的品牌‘供销园’公共品牌效益日渐凸显。”

目前,贵定县供销合作社采社企分开,成立贵定县供销社农特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经营网络,加快建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今年,该县在线上线下平台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度超300余万元。


(资料图片)

近年来,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我省各地供销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供销优势力量,助力农资保价稳供,守好粮食生产安全大关,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构建产品品牌,促进农旅融合,助力农业产业走上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之路,让土地增值,农民增收,激发城乡经济活力。

农资供应“压仓石”,市场价格“稳定器”,保护粮食的“粮食”

作为粮食的“粮食”,农资农肥价格高低、质量好坏和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为了夯实农资保障工作,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畅通流通渠道,优化农资供应结构,延长农资服务链条,全力做好重要农时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确保供销系统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

眼下,三夏农忙季,夏种农资需求大,黔西市重新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门店销售员蒋高苹上午7点就开门营业,早早等在门口的村民付宇鹏购置了20多包尿素,趁着雨后天气为家里的20余亩玉米地追加二道肥。

“现在市场上每袋尿素价格98元了,但在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还保持在90元一袋,为我们种植大户节省不少成本。供销社农资农肥品质有保障,用着放心。”付宇鹏说。

抓好主职主责,让群众用上放心肥。目前,黔西市已建成4个为农服务中心综合体、11个化肥储备库、86个化肥经营网点、220个农药经营网点,配备物流货车,农资供应实行“统一资金、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形成“三级”服务网点网络,畅通农资流通渠道,实现全市行政村镇全覆盖。

2023年,黔西市计划供应各类农肥18000吨。为了保供稳价,让利于民,发挥农资价格“压仓石”的稳定作用,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

“目前销售尿素、复合肥、磷肥等各类化肥共计11600吨,每吨化肥为农户让利120元,累计让利超130万元,在全市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农药销售64吨,每吨农药让利1000元,累计让利6.4万元,在全市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黔西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勇介绍。

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始终如一服务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大局,守好主职主责,发挥农资供应“压舱石”、市场价格“稳定器”作用,助力农资稳价保供。2022年,全省供销系统累计供应各类肥料218.91万吨,其中水溶肥同比增长204.14%,有机肥同比增长46.98%。

筑牢“供销桥梁”,发挥运输中枢作用,畅通农产品日消品上下行

让传统的“供销”延伸为现代流通服务职能,助力农特产品出山入海,推进日销品出城下乡,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商品集散分销功能,借助新技术不断创新流通服务模式,参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我们通过B端的平台运营公司发挥中枢统筹功能,积极对接A端货源厂家,链接C端消费网点,以‘A端+B端+C端’模式,既能从供货上游严格地做好品控,争取产品议价权,保障物价稳定区间,又能精准、及时、全面覆盖各个终端产品消费网点供应,畅通供销渠道。”柒星供销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糜玉明介绍,目前平台公司对接合作如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百事可乐、康师傅等上千家优质农资粮油日消品货源厂家。

去年6月,毕节市七星关区供销合作社整合资源,成立柒星供销商贸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平台,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消费服务网络体系,按照“线上线下”方式,创新采取“A端(厂家)+B端(平台公司)+C端(网点)”模式,补齐仓储、物流、配送短板,推动新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目前,柒星供销商贸有限公司运营平台依托区供销合作打造农资粮油仓储中心3个,积极统筹运营线上线下供销网络,统一贴牌“三级”农资日杂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点336个,选址522个,综合产值超2亿元,实现全区乡镇全覆盖,形成“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大力拓展建设电商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新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利用电商新零售模式开展公益助农行动,推进黔货出山,在农资保供、粮油稳价、日消品服务方面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为推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我省各地供销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供销网络优势,创新运营模式,盘活资产资源,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供销渠道,实现供销网格全域化,服务农村群众生活,激发城乡经济活力。

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供销合作社的新贡献。目前,我省供销系统建设583家社有企业、6667个经营服务网点、1560家基层供销合作社、102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网络。2022年,全省供销系统助力生鲜农产品上行54.25万吨,产值30.38亿元,下行进村消费品217.35亿元。

创新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带民富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牢牢把握为农服务宗旨,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经营模式,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供销合作社的新贡献。

田野间绿浪连绵,阡陌纵横成网,远处青山环绕……眼下,都匀市平浪镇凯口村凯口大坝里,1200余亩生态有机水稻茁壮成长,20余名农户正在田间人工除草,三三两两的游客结伴拍照打卡。

“这是我们村的聚宝盆哩!近年来,在黔南州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帮扶下,我们积极发展生态优质大米产业,采取稻鱼、稻鸭等生态立体种植,通过人工除草、物理灭蚊虫等生物防控,完善农情实时检测系统,全力保障绿色、有机、生态的凯口大米品质品牌。”凯口村驻村工作队员王泽心介绍,通过“供销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由供销合作社统一农资农肥供应,统一销售,合作社统一管理、组织劳动力。目前,全村通过订单农业种植水稻3850亩,年产值585万元。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村美民富,凯口村也成了都匀的“小粮仓”和“后花园”。

凯口村农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于产业“接二连三”的产销保障。在都匀市小围寨的黔南州供销产业园,1条自动化大米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每天这里要加工100吨大米。目前,产业园区建成日加工200吨稻谷加工厂、日产20吨菜籽油加工生产线、日产20吨米粉加工生产线、8000吨冷库及运输冷链,打造凯粒香、凯溢香、凯香米、喜米、高山鱼稻、合家欢礼盒等20余款系列中高端产品,成为全州粮食初加工聚集地,产品销往广东、北京、上海等市场,预计年产值9000万元。

创新经营模式,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农旅融合村美民富。近年来,黔南州供销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通过下属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以平浪镇凯口大坝为核心,建成850余亩优质米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225余户,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水肥、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作业”有机种植方式,实现种植全程可溯源。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把完善服务网络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基础工程,聚焦粮食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拓展社会化服务业务,经营服务种类从农业生产物资供应环节延伸到了农业耕、种、管、收、售的各个环节,以丰富的触角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编辑 刘绍波

二审 吴采丽

三审 赵勇军

关键词:

上一篇: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由跌转涨 此前该国央行宣布暂停加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